Monday, November 22, 2010

电影速递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我是在学院念书的时候,通过同学的大力推荐下认识了《Harry Potter》。读得越多,对故事人物的感情越深,尤其是邓布利多教授和Harry的白色猫头鹰,海德薇。

在《Harry Potter》的电影系列中,除了第一部《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我从来都不认为它们精彩,第二部《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是属于“垃圾”,其他都属于“不过如此”。

或许忘记书籍里的东西是件好事儿。17日,第一天上映,我就带着空空的脑袋和迫不及待的心进去电影院看此影片。这次,片长只有两小时多,但是电影结束时,我内心直喊“好吊瘾啊”因为实在太精彩却结束了。这部结局篇的上集出奇的好,叙述故事流畅、清洁,慢慢勾起我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拍摄手法有别于前几部,配乐虽不特出,却跳出框框,让我更期待明年7月上映的下集(要等这么久,很“辛苦”!)。

看着作者罗琳笔下的主要人物渐渐地成长,看着电影内几个纯真的童星渐渐地长高,不禁感叹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学时代和学院时代仿佛是我刚看完的两部电影。成长就像Harry那样,走过、领悟,一些事情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些事情则是还不能接受的事实。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4颗星


Unstoppable

看过一些类似《Speed》题材的电影后,《Unstoppable》根本谈不上新鲜。

排队买票之时,有听到人家说该电影很闷,看过的朋友告诉我这部电影没有冷场。无论如何,我看也只是因为有Denzel Washington的演出。

正如朋友所言,全片一小时半都很紧张刺激。Denzel Washington的角色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但我始终很欣赏他的演技,他令我看不见他,只看见故事里的角色。此电影有不错的音效,配合画面,叫人捏一把汗。

生活里头总有突发事件,冷静处理,当机立断,坚毅果敢,才能缓下紧张局势。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星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电影速递

Crayon

此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也是提倡种族之间互相帮助、和睦共处,并唤醒观众给予社会不幸的一群多一些关爱。

电影的表达方式算是自然,向社会射出了好几根针,倘若在情节上加一点细节就更好。主要演员的演技蛮自然,尤其是Adibah Noor。配乐不错,能打动人心,特别喜欢电影里头用了《Ibu》这首歌,勾起了我的回忆。

原本以为这部电影不会“催泪”,剧终我还是落泪了。或许,我是容易被感动的。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半星


Let Me In

电影结束,坐在我旁边的观众反应是“Ceh,都唔恐怖嘅!”我心里一笑。

由执导《Cloverfield》的Matt Reeves导演的《Let Me In》,题材不新鲜,故事却有可取的新意。我喜欢该电影没刻意放大血腥镜头,配合不错的音乐,营造出内敛的恐怖和凄凉气氛,整体让人感觉很寒。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半星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修补


身穿着的衣服印有“
Bali”字眼和巴厘信仰的神灵图案,手提着一只皮鞋去给熟识的鞋匠修补。

付钱时,修鞋的因仄问我:“你去巴厘岛玩?”我说:“不是。朋友到那儿玩,送我的。”我紧接着问:“因仄曾去过吗?”他边笑边微微地点了点头说:“衣服印有‘Bali’字眼,但是领子和纽扣的设计却很‘中国’。”我笑了起来,说:“有点儿像。”坐在他旁边的朋友说:“哎呀,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我说:“成本低嘛!”他回应:“哈,对啊!印上‘Bali’字眼就当作是那边的衣服……”他们话声未落,我便走开了。他们根本不晓得,我身穿的衣服,标签是注明“Made in Indonesia”。


本身对巴厘岛的传统服装没有认识,不过,倒不想划清这件衣服的设计是属于中国抑或巴厘。服装的设计到了这个时代就应该是跨越国界、种族,融合不同文化的产物,好像配上中国纽扣的马来服装,Baju KurungBaju Melayu、巴迪(Batik)布料的中国装,那么特出、入时!


还记得,应该是二零零七年的时候,Yasmin Ahmad的一个国油(Petronas)国庆日广告,以小孩自然的反应,揭露了在小孩的世界里没有肤色之分,并藉此提醒大家向小孩学习这个优点——零偏见、零批判。几个月前,看见我国的种族课题绵绵不断,不禁叫我摇头。在想,我们各族人民一起生活,很多时候都相安无事,真的很希望兴风作浪者、有企图的政坛人物能够停止一切愚昧的行为。新闻似乎每天都在播送这些同样题材的大戏,很丑,也很腻。


手提着一只修补好的皮鞋,在巴士站等巴士回家。一位印籍女士应该等了很久,和我聊起我国公共交通工具的失败,投诉也起不了作用。不久,巴士来了,我们的话题也就在和谐的笑声中画上句号。

Monday, November 8, 2010

电影速递

趁着屠妖节公共假期,我这“花不起钱赶潮流”的独男出去逛了一圈。原本看电影不列入我的“节目”内,只想边喝咖啡,边看书、写些不值钱的东西,走着走着,百无聊赖,于是决定进电影院坐坐。看完两部带来欢笑的电影,感觉很畅快,就如在郁闷之时,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


Megamind

品行的好坏是从小建立起来的,所以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思想的转变与个人的遭遇、周遭的人与事有密切的关连,放得开,仿佛得到了一切,捉得紧紧,仿佛辛苦了自己。

此动画片的故事有新鲜感,一反英雄电影的传统,而且每个转场处理得相当流畅。片尾,动画人物随着《Bad》一曲跳起Michael Jackson的舞步,如此适当的安排,也算是对Michael Jackson的缅怀与致敬吧。

看完这场舞,请别赶着离开电影院,因为首批字幕过后,还有一个画面哦!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3颗半星



Estet

看到这张海报,就想起已故的Yasmin Ahmad电影,惯以大胆的呈现方式提倡种族和谐。

马来影片《Estet》吸引我的是用了马来人和印度人的相处为主题。与众不同的是,电影的概念融合了印度影片的手法,穿插了约四幕的歌唱与舞蹈的场面,而且是印度旋律填上马来词,马来演员大唱印度歌,别有风味。可惜舞蹈场面安排不好,摄影和剪接也欠佳,造成画面混乱,以及当歌舞结束的画面衔接另一个画面时,让人感觉歌曲停止得很突然。

此电影忽略了情节上的细节,却刻意放大“一个马来西亚”的展现(开始与结束的歌舞场面,演员手上持的布是国旗的颜色;晾在屋外的布是国旗的颜色;客厅墙上挂有国旗),太过流于表面。更“劲”的是,此片也上演了“少林足球”!

我认为《Estet》该着重情感的描写,让和睦的精神酝酿流露。看完这部影片,我更怀念Yasmin Ahmad的作品。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1颗半星



Monday, November 1, 2010

电影速递

刚过的周末,我突然很想看一些“不用脑”的电影,纯粹寻找娱乐性的刺激,便选了《Hissss》和《RED》。

“不用脑”的电影也有好坏悬殊。《Hissss》是一部在印度取景、动用印度演员为主的英语片,饰演蛇女的女主角就是曾参演成龙电影《神话》的Mallika Sherawat。由于影片整体(故事、拍摄、剪接、配乐、电脑特效、化妆)欠佳,所以在此免谈。






RED

知道为何这部电影叫“RED”吗?哈,原来是“Retired Extremely Danger”的缩写,够“cool”吧!

电影改编自DC漫画,集合几位好莱坞老戏骨,够“炫”的action和爆炸场面,搞笑的对白,情节紧凑,属一气呵成之作。在笑料十足之余,故事也对不择手段的执政者轻轻地刺了一下,带有些许的讽刺色彩。

影片一完毕,我和朋友不约而同地转过头对望,说:“It’s really cool!”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3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