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08

赴盛夏的童话舞会







上回观赏了来马的Broadway音乐舞台剧“The Sound of Music”后就念念不忘,并给自己承诺,负笈英国时一定要去感受当地的舞台剧。去年,在利物浦看到了Disney的“Beauty and the Beast”音乐剧大型海报贴在剧院前,满怀欣喜,不料,瞧了瞧公演日期却是我回马后的月份,犹如迎面被泼了一瓢儿的冷水。事隔半年,该剧似乎感应到我对它的期待,终于来到大马,我当然为之雀跃,没加考虑便像麻雀般轻盈地飞去购票。

无论多舍不得,剧终究会谢幕。从KL Convention Centre走出来,我心中不禁大赞好。个人欣赏他们使用投影仪放映部分布景的方法,开场掀开的故事书、森林的布景、厨房的布景、下雨闪电的效果以及野兽变回王子的电流效果,以投影的方式与彩绘和立体布景搭配,加上灯光,生动得不可思议。回想“The Sound of Music”,发觉他们处理布景的方式妙不可言,可用二字概括:“美”和“快”,布景有时简单,有时复杂却换得干净利落。他们大致上把舞台的深度分隔成三层布景,就这出“Beauty and the Beast”,第一层是投影的透明白纱;第二层是彩绘与立体的布景,范围较大,有时还分隔多一层;第三层则是制造星空效果的万点灯火;再加上大多的立体物件,如井、阁楼、石椅都用电动,所以换布景的速度是蛮快的,大约五秒后,观众就可以鉴赏到另一个布景。我还是喜欢Istana Budaya的深邃舞台,演员活动的空间似乎自由多,不会有拥挤感。

我依然会用“欣赏”二字来道出对这部剧的服装造型设计。要把动画片的造型搬上舞台,确实有难度,倘若做得太夸张,色彩太缤纷,结果将会沦落为儿童剧,笼罩稚气。这部剧的服装虽然夺目,也依据了动画片里的人物造型,却花上了心思去让造型符合舞台剧,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抄。特别喜欢蜡烛先生、地毯和Gaston的造型:蜡烛先生的烛台服装设计最创意、最具潮流感,滑面反光白色的贴身衣裤与金银色直线条,凸显蜡烛的瘦长;地毯的图案设计精致,一件式的方块布和演员灵巧的动作配合,天衣无缝;Gaston的服装采用皮革布质,胸前与腹部添上一些条纹设计,让不是很肌肉型的演员看起来更健壮。当然,美女与野兽跳舞的晚礼服永远都是整部剧和动画片最华丽高贵的,给人眼前一亮。

在演员方面,我觉得配角是最抢眼的,因为配角的个性较强烈,所以发挥空间也较大,但他们的抢眼也不至于磨灭两位主角的光彩,只是两位主角的含蓄性格,只能让演员在舞台上平稳演出而已。蜡烛先生是最鲜明的一个角色,也是我心目中最突出的,风骚与风趣的个性,到处留情,逗得扫帚小姐兴奋不已,对他又爱又恨。

动画片和舞台剧的故事编排当然会有些差异,毕竟动画片可天马行空,而舞台剧要顾及呈现的种种因素。人物性格的刻画搬上舞台后也蛮忠于动画片,唯独野兽的性格有些许不同。野兽在动画片里是严肃可畏的,在剧里,它添了些幽默感和孩子气,或许就是要博得现场观众,特别是小孩的一笑吧,以避免在动画片中野兽出场的冷漠,搬上舞台后出现冷场情况。动画片里,我觉得最沉闷的便是仰慕Gaston的一幕,但是在此剧里,由于这一幕的呈现方式与演员动作都很丰富,所以并没让我感觉闷,反而有点儿小惊喜。难得的是Alan Menken把一些在动画片里的音乐重新整理,作出了几首新曲子,给“Beauty and the Beast”注入新生命。因为这些新歌曲,一些情节也比动画片来得更细腻,譬如Belle和父亲的感情写照以及野兽的孤单写照显得更深刻。我享受所有现场呈献的歌曲及音乐,心中还不停地随着哼唱,仿佛回到中学时代,坐在一家老电影院内观赏着刚上映的 “Beauty and the Beast”。

Disney 的“Beauty and the Beast”一直是我最难忘的,我想,是因为它在我的脑袋瓜内植下一颗浪漫的种子,长出永恒的根。人愈年长,看东西也渐渐复杂,所以重看童话故事,似乎发现在纯真岁月里从未想过的,越嚼越有味儿。不懂是童话故事作者有心,抑是成人读者有意,每个童话人物犹如代表或讽刺着社会的某些现象,特别是其他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大多童话故事都是美满结局,“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的一个结局也可能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来掩饰或反讽现实的丑陋,或者是说,作者试图通过创作寻找圆满,以弥补现实的缺陷,治疗腐烂的心灵。


Date: 29-06-2008
Time: 3:00pm
Venue: KL Convention Centre
Hall: Plenary Hall
Watching Mood: Alon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