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7, 2011

电影速递

Final Destination 5

快要下映,相信许多要看的人都已经看了吧。最近没空,加上放映的时段已寥寥可数,所以拖延至今才看。

看这部电影是带着“追开就追”的心态,始终第一部的剧情和布局是最好的。来到第五集,人物死状依然是不堪入目(当然,这是它的卖点!),但是死亡的方法设计得过于刻意。令我毛骨悚然的片段是按摩院的针灸和近视镭射手术,这些事物太过接近生活了,哈!

看到此片的一个主要角色,知道可以“替死鬼”的方式逃过死劫,要杀害一友,在想,可能大多数人都很怕面对死亡,当晓得能够制止死亡的方法,是否会不顾一切,为保命而丧尽天良呢?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1颗星


《全球热恋》

也是快要下映的电影,还余两场,幸亏给我成功捉住了。

由于很喜欢去年夏永康和陈国辉导的《全城热恋》,所以《全球热恋》一上映就想去看,不料,“没空”竟让我落到如此地步。

《全城热恋》的确很热,整部电影都是汗酸味,黏腻腻的,爱情就是一阵凉飕飕的风,看完后,感觉清凉。《全球热恋》的感觉截然不同,这回把爱情诠释得优美高雅。

喜欢此片在郭富城与刘若英的太空恋情配上Johann Strauss the younger 的华尔兹,《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把情侣间的怄气场面变成了幽美的圆舞曲。

陈奕讯与桂纶镁的恋爱故事是我最爱的一段。一个倒垃圾人员和一个害洁癖的女生在一块儿,他们的爱情需要更多包容、谅解和勇气,才能把细菌消灭。陈奕讯和桂纶镁的演技到位,角色的情绪掌控得不错,而且两人也有很棒的造型。

爱情就像一场突发事件,在毫无准备之下发生了,那么的优雅、甜美、感动。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3颗星

Friday, September 23, 2011

我深信的中秋



在面子书上看见一位同事说,中秋节愈来愈没气氛。是的,整个大环境是没什么气氛可言,买月饼和“机械”灯笼就似一种电脑系统中预设的操作方程式。那么,心中的那份气氛呢?我问自己。

中秋节当天,我送了一个月饼给一位友好。中秋节送月饼的暖和,我还记得很清楚。外婆尚在之时,到家里做客的亲戚都会带上一两盒月饼,以示问候和关心。那时代的月饼盒是纸板制成的,盒的四个侧面印有花纹和“中秋佳节”、“送礼佳品”字样,盒的表面印有彩图,彩图通常是嫦娥奔月、福禄寿,还有其他我不懂名字的,都画得很漂亮。我习惯把彩图剪下收藏,有时因为月饼沾到盒子,油迹渗出表面的彩图,被逼放弃收藏而感可惜。

中秋节当天,老板早“放人”,我如往常的星期一,赶去上课。在巴士上,我想起前天去亚罗士打参加友人婚礼时,一位槟城朋友对我说,她那天突然很想重拾儿时提灯笼的感觉,就和一个朋友买了最传统的玻璃纸灯笼,点亮后,提着它,在家附近绕了一圈,犹如圣诞报佳音般,提醒周围的人,“喂,中秋节到了!”想着想着,倏忽我也想买个玻璃纸灯笼,提着去上课,提着乘轻快铁和巴士回家。到了茨厂街,我买了一个金鱼造型的玻璃纸灯笼,虽然没点蜡烛,但是儿时的中秋画面,像旋转的跑马宫灯图纹,炫耀着美丽。

中秋节当天,下班时,在巴士上,我玩对联的兴致又起了,即兴地出了一道上联“华灯初上伴圆月”,以手机简讯传给朋友和同事。令我喜出望外的是,第一位回我下联的,竟是很少给我简讯回应的同事!接收简讯的悦事也真的是莫过于此了。

中秋节当天,下课时间提前了十五分钟,因为老师们和一些学员准备了食品庆中秋。摆在桌上的有冰皮月饼、芋头糕、炒米粉、松糕、腐竹薏米白果糖水等,当中有一些食品是老师和学员亲自弄的。庆祝会很简单,亲切的聊天与笑声却使我感受到一股凝聚的温馨。回到住所,大约十一时半,我泡了同事给的韩国护肝宝茶包,边喝茶,边和表姐一起品尝月饼,总算和她捉住了中秋夜的尾巴。

中秋节那一周的星期五,我和景川到一所华小去当中秋节游园会的表演歌手。首次对着大约五百人,站在空旷草场的台上,在三把吉他的现场伴奏下,唱了八首歌曲,当中有三首和小朋友合唱,一首和景川合唱,情感仿佛在自由翱翔,音乐和歌词是一双翅膀,伸展自如地在人群中穿越,以九十度的姿势钻破云层,经过云端时,鸟瞰点点灯笼。观众的反应和掌声是给歌者和吉他手的鼓励,我不自觉地上瘾了。

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很特别,很古老又很时尚。在与时并进之际,只要还相信,月亮里有玉兔陪伴着嫦娥、吴刚在伐桂树、广寒宫里的三条腿蟾蜍会食月,哪怕物换星移,每一年的中秋节将会是永远的中秋节。我深信。

Friday, September 9, 2011

电影速递

Nasi Lemak 2.0 辣死你妈!》

下班,突然很想买“笑”,便独自到电影院去,看了这部由黄明志自导自演的电影。

若你问我,好笑吗?我会说:“好笑!”若你问我,够辣吗?我会说:“我还要加辣!”因为看到影片内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好笑!”;因为这部影片采用“插一刀,涂药膏”策略,所以“我还要加辣!”。

局部呈现方式极像之前的一部本土电影《Sell Out!》。除了嫌一些转场不顺畅,对于低成本制作而言,整体不赖,看得出是有诚意的作品。

配乐和歌曲都好听,尤其是片尾龚柯允和黄明志合唱的《Rasa Sayang 2.0》,让我一听就爱上了。

演员阵容强大,汇集各族的明星和名人。龚柯允有不错的表现,而我向来喜爱的其中一位马来演员,Adibah Noor也发挥了她那自然的演技。

在片子里,马来西亚人的陋习都赤裸了。马来西亚人笑了,马来西亚人何时要改变呢?我在想,也突然笑了。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半星


Contagion

很多实力派演员参演的电影,而且在好几个国家取景,使每一幕都显得“珍贵”,舍不得眨眼。

觉得故事有些散,但不至于凌乱。或许是因为故事分了几条线的缘故,促使主干不突出。

此电影若可以重新剪接,整理情节,可能问题就解决了。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半星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电影速递

《赵氏孤儿》

这回,陈凯歌交出了好作品。

这部由历史故事改编的影片,集合了众多的实力派演员,即王学圻、葛优、张丰毅、赵文卓、范冰冰等,即使当中的演员只出现一两幕,已是夺目非常。向来对黄晓明不怎么好感,此电影却让我对他另眼相看,演得挺好的。

电影的剪接很好,画面的紧凑感像在听人用一口气说故事般,刺激,而且每个画面要交代的事情都显得扎实。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3颗半星


Captain Abu Raed

一部伤感的阿拉伯电影。

Abu Raed这个人物的塑造,无疑是象征着在混世中的一个明亮希望。经常在露台往下看全景、往上看天空的他,仿佛在笑看人生百态,却深信人间有情,黑暗中一定有爝火。

喜欢Abu Raed对女飞行员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社会喜欢的生活。”这让我想起韦礼安《两脚书橱的逃亡》的歌词:“我的双脚站在别人眼中的地表上,我的大脑堆放着别人眼中的宝藏,这里砌的水泥墙,是别人眼中的正当信仰,窗外刺眼的阳光,难道没有自己应许的地方?”

Abu Raed喜爱阅读,家中藏有很多书籍。虽然他只是个在机场当清洁工人的无名小卒,但是他的脑袋载满智慧。哪怕在社会的眼中,他是卑微的,他的人格比很多人高尚。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3颗星


The Smurfs

和朋友一起看3D版本,无非是要捡回童年的一些美好记忆。曾经沉迷蓝精灵的卡通系列,甚至它们哼的歌曲都是那么地深刻。

此电影的蓝精灵也极可爱,剧情笑料百出,只是过于简单,所以中段感到有点儿闷。只有部分的3D效果佳,整体3D效果属不理想。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半星

Monday, August 22, 2011

廉价出售


有一次,挂在公司墙上的时钟休息了,分针喊累就不动,似乎没有同事发觉。环顾周围,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在动。或许人是没有资格喊累就不动。


下班时,当我跨出公司门槛,脑袋空间里的时钟正朝反方向走着,停顿在前晚,脚步踏出公司楼梯口铁门的那一刻。同事手持似狱警拿的一大串钥匙,一脸犹豫地想,要不要把这公用铁门给上锁。我说:“要,一定要上锁,不然公司里边的东西会溜了出来,我们就会带着不必要的东西回家!”他笑了。我晓得,他这位耿直、忠诚的公司老臣子,最爱把公司事物领养回家。


说起“工作”,我对它当然得尽心尽力,这是一个岗位上的责任,但是它绝对不能越线,在私人空间里驻扎。


我一直都在反复思索,人的一生是不是已经把时间卖给了工作。倘若答案为“是”,那应该很不值得。先把工作的目的推回去最基本的想法:工作是为了活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这种单纯的想法已随环境的变化和人的欲望加以延伸,输入了许多价值观。于是,“工作” 擢升为一个兴趣,或者一个成就感、卓越感,或者一个目标、理想,或者一个地位的象征、一个宏愿。无论“工作”被加上什么光环,看和听起来有多宏伟壮观,大多数要达到的效果恐怕也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更多的金钱。


有些人是百分之百为钱而工作,对他们而言,钱是最重要的;有些人是享受工作中所得到的乐趣,认为钱不是最重要,没钱却万万不可;有些人只享受工作的过程,视钱为不重要的东西,而多数人都会认为,这类人应该是“傻的”或“发神经”或“钱太多”或“嫌钱腥”。


不时发觉,人都很喜欢买东西,因为人的“拥有欲” 超强。为了让“拥有欲”过得甜美,在不自觉中,人卖出更多时间给工作,换取更多的金钱,让工作完全操控生活。与其说工作操控生活,倒不如说金钱操控生活。


金钱的确是种麻烦的东西呀!既然它和生活分不开,那么,我就接受这种交换工具,不过,不论多难办到,都要尝试经常提醒自己,千万别让它操控生活。


那天,朋友带我去认识一位玩音乐的人,顺便让我尝试唱live band,过过瘾。朋友领着我进入商业楼,朝一间看起来有点老旧的服装店走去,让我霎时摸不着头脑。进去店铺后,我才惊讶,店内末端的小间隔竟摆放了许多乐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玩音乐过后,和老板闲聊,他说,平日营业时间都很忙,打烊后,经常会约几个朋友,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玩音乐,毕竟是自己的兴趣。他接着说,现代人愈来愈空虚,活得像部赚钱机器,很多有钱的,都把钱花在赌博、嫖妓,一些没意义的活动上。赚钱对他来说,和家人不愁生活就好,最重要是趁着在衰老之前,do something(做些自己喜欢的),才不枉此生。


他一语破的。“工作”并不等于生活,只是人为了生存和演变,而进行的其中一项活动,金钱是人在此活动中获得的酬劳。假如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后,人能减少惹来尘埃的“拥有欲”,可能快乐会多一些吧。


在另一位朋友的部落格看了她所写的一首诗,命名为《旁若无人》,有一句,我特别喜欢:“工作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我留言给她,对她说,我在努力学习着。



搁笔之后:

同事约看一部纪录片《乘着光影旅行》,主要是摄影师李屏宾(多次与导演侯孝贤合作,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是他其中一部得摄影奖的作品)的访谈,纪录了他对电影摄影工作的情况和想法。很欣赏他对摄影的执著,也很高兴和羡慕看到,他的工作是和自己的喜好彻底融合的,与生活一起流动。可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追求这个理想的牺牲品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所以在他的言语中都不时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感。也许“无奈”是制造“生活”不可缺少的原料,细嚼是甘、苦的,猛吞是无味的。

Tuesday, August 16, 2011

电影速递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大部分人类的科学研究都面对富有争议性的人道问题。所谓“伟大”,其背后不懂有多少令人颤栗的牺牲。

此片是一部重拍电影。看来普通的故事,却有不错的情感描绘。我很喜欢男主角和人猿Caesar之间的感情刻画,还有Caesar看人类世界的感受,充分透露它内心的疑惑、矛盾和愤怒。

Caesar问男主角:“我是不是(只不过是)你的‘宠物’?”我像男主角的神情一样,愣了,感觉似乎是Caesar一厢情愿的想法,愚蠢地认为自己是人类的一分子。

人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人、动物、事物,往往忘了控制自己的狂妄。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3颗星


Cowboys and Aliens

牛仔和外星人同台演出,原来会是这样的!

喜欢这种看似两个毫无关系的元素,却自然地混合起来,不会不伦不类,变成不寻常的电影。虽然题材新颖,西域牛仔的背景与人物塑造都不错,但是故事格式老套,外星人的造型也很土,所以看得不够过瘾。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2颗半星


《大耳窿》

好一部画面美的烂片!

此片延续何志良导演滥用flashback叙述故事的手法,更糟的是,故事片段都像玻璃碎片,琐碎,而且有一些情节的重复性很高,显空洞。人物描写得蛮表面,没有灵魂。一些动作场面,由于剪接不够紧凑,像“舞”而非“武”。

何导演,别再用演员和美丽的画面撑,请注重故事和呈现手法。

个人口味(5颗星为满分):1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