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7, 2015

恋字六记之五:对不起,标点符号




母亲在我小学时期已灌输我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迄今,我还记得她曾给我玩的一个标点符号游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试在不同处画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你会看到同样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意义。那时我对标点符号的认知不深,但我总是对它小心翼翼。

工作后,看一些与标点符号有关的书籍,才发觉它真是一门巧妙的艺术,不同的符号竟然主宰了句子的意义和表达的语气。当我开始学习这门艺术,也开始在生活中发现,原来有很多人都忽略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经常滥用,已至泛滥。

最常在杂志、电视节目上看见的错误标点符号就是省略号。中文规范的省略号一般上写成“……”,而英文和马来文则写成“...”。很多媒体似乎都中英不分,中文写法竟然出现“...”,更甚的还有“。。。。。。”或者随意点几个黑圆点都行!自己身处此行业,明了美术设计员有时基于美感问题而把省略号变形,我能给予的劝告是“适可而止”。

有些人对于逗号(,)和顿号(、)不敏感,认为两者没多大分别,混着用没多大问题,这是错误的观念。“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兰宾汉:《标点符号运用艺术》,北京:中华书局,200771。)在稿件、文案上,倘若遇上结构较复杂的句式,逗号和顿号置放的位子或许会决定其表达的意思;在朗读、声音演绎上,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因为逗号是一句话内的小休息,而顿号分隔一系列相关词语,须要连贯的气来表达词语的相关性。


既然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字工作者和美术设计员须要在这方面加强并重视。有准确的文字和对的标点符号才能传达无误的讯息。


Thursday, March 19, 2015

恋字六记之四:我在说华语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资深的广告文字撰写员听一个广告录音,稿中有个词“果子盐”,“子”在此理应念轻声,但是那位“资深”的广告文字撰写员因认为马来西亚人听不懂该规范的语音,叫配音员别把“子”念轻声。我对他说,“果子盐”一词会在广告画面上同时出现,观众会晓得,念轻声不是问题。最终,他还是坚持己见。

有些字念轻声与不轻声,会分别带出不同的意思,如“地道”的“道”,念轻声意为真正的、道地的,而不轻声则意为地下通道;“男人”的“人”,念轻声意为丈夫,而不轻声则意为男性的成年人。虽然“果子盐”的“子”不念轻声也不会改变其意思,是在我的接受范围内,但是对于他为何在此不依规范语音的看法,我深感失望。我难以接受应该走在前面的广告文字撰写员,竟给观众牵着鼻子走,而不是扮演“教育”和“引领潮流”的角色。

我国大部分华人特别抗拒规范华语,总觉得抹杀了本土色彩。其实,规范华语并不企图淘汰其他方言,反而推广着的是,说华语之时就应该用华语的方式表达,说广东话之时就应该用广东话的方式表达,说其他语言亦该如此。本土色彩的华语应该是通过使用一些地域性特别词汇来展现,譬如“巴刹”(菜市之意)、“沙爹”(串烧之意),而不是通过错误语法、词汇与语音来展现,譬如“我吃饭先”(规范语法:我先吃饭)、“园游会”(规范词汇:游园会)、“血(x)液”规范语音:血(x)液)。

“汉语规范化,并不是把一切都规定得死死的,一样东西只允许有一个名称,一句话不能有两种说法。规范化只是把汉语里没有用处的东西和混乱的现象淘汰掉。一些有差别的语言形式,不论是在词汇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不论是在基本意义方面还是在修辞色彩方面,都有必要保存下来。语言的规范化和语体的多样化是不矛盾的。”(卉君编:《汉语基本知识》,香港:商务印书馆,1987108。)

本地的编辑、撰稿人、导演、监制、艺人、主持人…… 看来,是时候一起思考,重新审视我们运用的华文,提升本地的中文报章、广告和电影的素质
 

Thursday, March 12, 2015

恋字六记之三:文字的价值




眨了一下眼睛,在广告界呆了将近八年。有人问我,累吗?我笑言,世上应该没有一份工作不会令人累吧。老实说,这份文字工作,最主要让我感觉疲惫的,不是它的性质,而是文字。

刚入行当广告文字撰写员时,我一直都不明了,公司惯用的一位自由文字翻译员对客户为何那么容易上火,每每在电话的另一端与我谈及客户时就会漫骂一番,虽然他在这行已经打滚多年。如今,我渐渐明了他的心情,当执著于文字运用的自己被逼与自以为是的客户同谋杀死文字,自己也会破裂,感到残缺。

偶尔,当我在绞尽心机捍卫文字,希望客户接受的刹那,有个问号不由自主地在我脑袋里闪过:文字还有价值吗?

我所谓的“价值”,就是指文字在社会的分量和价位。在现今的马来西亚,我坦言,我看不见文字有价值之处,倘若它不沾染市侩味,更没价值。为了自己的商品,可以不管文字的准确性和文法的客户大有人在,而广告文字工作者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个从命的人肉机器人。有时,广告文字也有雷同巴刹卖菜的情况出现,成为赠品或贱价出售。再说,一般文字工作者的月入都不会很高,但或许还得比其他上班族的工作时间更不定时,若不是为兴趣或一些强烈的个人想法而做,我想,那人可能是害病。

虽然文字工作不算是一份非常讨好的工作,但吃着这行饭的专业人士和想要吃这行饭的人,就应该对自己亲手写的文字负起责任,让文字展现个人的专业。文字工作者有必要为文字注入本身对它的价值。

Monday, March 9, 2015

恋字六记之二:相爱的确很难




嘀嘀嗒嗒敲击键盘
敲击的声音越来越响
试图在为文字找伴
拼凑生活化的对白
创造假的真相
把主观变成客观

对白普遍所以生活化
对白不生活化因为不普遍
用词受欢迎因为已普遍化
不准确的        成功出席大场面
准确的            须要躲在后面
不准确的        在等待约定俗成
抑或    已向准确的说
It’s my show time,请下台!”

美丽的            何时成了风花雪月?
涵蓄的            何时成了断简残编?
要引领潮流    抑或    跟随潮流?
要坚持到底    抑或    随波逐流?

嘀嘀嗒嗒敲击键盘
敲击的声音越来越响
荧屏上的魂在呐喊
“为何留下太多的遗憾?”
脑子的裂缝越来越开放
在文字里寻找不到生存的地方

对不起            是我把不准确的“准确化”了
说错了            是我把准确的“不准确化”了
咿咿唔唔        看来是我说错啦
嘻嘻哈哈        看来是我搞错啦

手臂实在是太累了,希望找一个休息的时间。可是成千上万人还是坚持下去,作为一分子他只好继续举起手臂。—— 欧阳应霁漫画《大气候 (The Climate)

这是我当了广告文字撰写员一年多后写下的《痴话》。当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与文字谈恋爱很难,明明是真心相爱,但相爱却不是两人之事,还要涉及她的“父母”,甚至“爷爷”和“奶奶”。

若广告公司内把关的“父母”和身为“爷爷”、“奶奶”的客户紧抱着一本个人最古老的词典,那么他们比抱着《现代汉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Kamus Dewan》过活的人更恐怖。他们不屑抱着规范词典的人对他们在文字上的纠正和分享,反而觉得这些读书人“恐怖”,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却忽略了此名句的精髓,就是“怀疑和探讨的精神”,站稳立场,否决所有在他们范围外的可能性。可悲呀。如果我说服不了这些文字的“父母”、“爷爷”和“奶奶”接受准确的文字,对于观众和读者,我深感羞愧!

我们都不须要紧抱那本个人最古老的词典。对于语文,我还是说一句老生常谈:我从不信语文能够“很好”,我只信语文能够“掌握得好”,因为“语文很好”似达到了高峰却停顿了,而“语文掌握得好”是把学习语文当终身之事才能掌握。对于我的恋人—— 文字,我对她的态度是“疑所不知,疑所知;查所不知,查所知。知之,勇于纠正之,推广之,不讳日常写之说之。”我和她的感情是这样保鲜的。

词典不只用于翻查生字;有空时,翻翻词典,看看熟悉的词,温故知新;读读生字,学习含义,增广见闻,何乐而不为?—— 某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