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我小学时期已灌输我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迄今,我还记得她曾给我玩的一个标点符号游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试在不同处画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你会看到同样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意义。那时我对标点符号的认知不深,但我总是对它小心翼翼。
工作后,看一些与标点符号有关的书籍,才发觉它真是一门巧妙的艺术,不同的符号竟然主宰了句子的意义和表达的语气。当我开始学习这门艺术,也开始在生活中发现,原来有很多人都忽略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经常滥用,已至泛滥。
最常在杂志、电视节目上看见的错误标点符号就是省略号。中文规范的省略号一般上写成“……”,而英文和马来文则写成“...”。很多媒体似乎都中英不分,中文写法竟然出现“...”,更甚的还有“。。。。。。”或者随意点几个黑圆点都行!自己身处此行业,明了美术设计员有时基于美感问题而把省略号变形,我能给予的劝告是“适可而止”。
有些人对于逗号(,)和顿号(、)不敏感,认为两者没多大分别,混着用没多大问题,这是错误的观念。“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 (兰宾汉:《标点符号运用艺术》,北京:中华书局,2007:71。)在稿件、文案上,倘若遇上结构较复杂的句式,逗号和顿号置放的位子或许会决定其表达的意思;在朗读、声音演绎上,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因为逗号是一句话内的小休息,而顿号分隔一系列相关词语,须要连贯的气来表达词语的相关性。
既然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字工作者和美术设计员须要在这方面加强并重视。有准确的文字和对的标点符号才能传达无误的讯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